1、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通过隐匿50万元以上财产的;
(2)承担50万元以上虚构的债务的;
(3)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50万元以上财产的;
(4)致使债权人或其他人累计遭受1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5)未及时清偿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九条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1、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4)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6)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根据修正案(六)规定,本罪在罪状表述中,把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作为定罪的界限,因此,本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不仅要实施虚假破产的行为,而且要给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造成严重损失,才构成本罪,才能予以追诉。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公司破产清算时的债权清偿顺序。首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然后支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等,最后清偿普通破产债权。同时,明确了破产清算中税收优先权的范围,包括破产宣告前和宣告后形成的税收债权,但不包括行政性收费和因违法行为产生的罚款。
第九条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司、企业的破产制度和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