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清算 > 破产宣告 > 虚假破产罪的两种情形是怎样规定的

虚假破产罪的两种情形是怎样规定的

时间:2025-01-22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7289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破产的情形是非常多的,而企业出现破产的情形时,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可以申请企业破产,法院批准企业破产后,就会进行破产清算,那么虚假破产罪有哪两种情形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虚假破产罪的两种情形的法律规定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虚假破产罪的行为包括:

1. 隐瞒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

2. 积极转移和处分财产,造成资不抵债的假象。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虚假破产罪。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虚假破产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A、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B、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C、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D、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E、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F、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破产后的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企业破产后劳动关系的存在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企业破产后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因此劳动关系也仍然存在,直到企业法人资格注销为止。文章还介绍了破产程序的终结和管理人的职责。

  • 公司破产清算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

    公司破产清算时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的问题。依据企业破产法,破产清算时会审查股东出资是否到位,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出资人需缴纳认缴的出资。同时,破产债权人的权利包括申请启动破产程序、参与债权人会议、提供证据等。在实践中,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

  •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的还款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的还款责任。在宣布破产后,债务将根据优先顺序以公司剩余财产清偿。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债权、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职工债权优先清偿,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 虚假破产罪立案标准是哪些

    第九条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虚假破产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 对虚假破产罪既遂的判刑标准
  • 虚假破产罪的两种情形是怎样规定的
破产清算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