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 > 哪些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哪些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时间:2022-07-19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5351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使用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以及违反保密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行为。关于哪些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及法律依据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以下行为被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1. 使用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
  3. 违反保密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1. 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明知上述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责任

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将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后,用人单位可根据情况选择以侵权或违约的方式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如果涉及到第三方,即明知非法获得商业秘密仍然利用该信息的一方,该第三方将与窃取商业秘密或滥用合法获得商业秘密谋取利益的侵权人一同构成侵权,企业可将该第三方列为共同被告。

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作出强制性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该规定为处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刑事责任

如果侵犯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司法赔偿案件中的不公开质证条件

    司法赔偿案件中不公开质证的条件,包括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可申请不公开质证。司法赔偿主要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及其他赔偿方式,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其他赔偿方式适用于赔偿义务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情形,其适用范

  • 保密和竞业禁止补充协议

    保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在保密义务方面,规定了员工在合同期限内及解除/终止日后的竞业禁止期内,不得使用和披露公司的保密信息,且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保密内容包括交易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和技术秘密。在竞业禁止方面,员工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兼职、参

  • 合同定义与合同项目

    甲方聘请乙方作为产品传播推广合作单位的合同定义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详细规定了乙方的推广任务、甲方的支持、合作期限及付款方式等。乙方需保证合法开展市场传播活动,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并在合作期间不得从事相同性质产品的传播服务。合同期限及续签、终止事

  • 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途径与协商解决

    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不同途径,包括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及协商解决。文章详细解释了每种途径的适用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商

  • 可能导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 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区别
  • 揭示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