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盗窃危险物质罪是指秘密地盗窃爆炸物、弹药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物品。
(2) 尽管这些危险物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被妥善保存。然而,仍有不法分子盗窃这些物品,以制造恐怖事件,威胁我们的生活环境。
根据《刑法》第127条的规定: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物质的行为,将受到以下刑罚:
一般情况下,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犯有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人,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 危险物质包括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以及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2) 对于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其犯罪形式属于故意行为。在此,故意指明知是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并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访问手心律师网,以获得专业律师的咨询服务。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侵占罪、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三者中,盗窃罪和侵占罪都涉及非法占有,但时间点不同。侵占罪涉及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三种财物,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诈骗罪则是基于受害人的受骗,不完全违背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在区分这三种罪行时,需关注其侵
入室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入室抢劫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只要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无论是否成功或财物数额,都应当立案
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客观条件的犯罪行为惯常性和主观条件的犯罪心理习癖性。在认定惯犯时,应避免历史说和现实说的偏见。惯犯通常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具有较大的客观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应依法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建议《刑法总则》量刑部分设立惯犯制度并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