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关系成立条件:发生了实际用工,劳动主体双方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开始成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的内容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的缴纳事宜;工资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如果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续,劳动者将在维权时陷入被动局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建议劳动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入职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而在入职时劳动者务必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在公司规章允许情况下,尽量保留能证明提供劳动的材料原件。在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类似加盖公司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申办贷款、信用卡的工资证明、暂住证以及单位评定员工等级的证明等,都可能被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所以劳动者应尽量保存这些资料原件。
3、申请法院向有关单位、部门调查取证。为保护劳动者的诉讼权益,法律赋予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权利。在目前情况下,有些社会单位是不接待公民个人调查取证的,比如各大商业银行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等。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者委托银行向劳动者代发工资,那么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向这些部门调取相关的文件。社会保险缴费证明以及代发工资协议都可以视为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
4、请在职期间的同事提供证人证言。证人证言的提供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证人要能够证明其本身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其次,证人和用人单位之间不能存在劳动争议,否则会被视为和案件有利害关系;再次,证人开庭时一定要出庭作证,单纯的书面证言一般不为法院采信。
5、申请服务客户出具证明。在用人单位既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工资也是现金发放,而且劳动者也没有保留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尝试让接受过服务的公司客户为自己出具证明。如果客户是公民,则需作为证人出庭,如果是法人单位则需要加盖单位公章的书面证明。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员工与挂靠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或实际提供劳动来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即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劳动关系仍然成立: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二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订立劳务关系要订立书面合同,而雇佣关系中,雇员只要从事了雇主所指派了特定范围的经营活动就认定为雇佣关系成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个人是不具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所以个人发工资不成立劳动关系,但可以成立雇佣关系。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劳务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与用人单位是建立了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劳动行为发生是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份上的从属性应当判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