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 > 借名贷款法院如何认定诈骗罪

借名贷款法院如何认定诈骗罪

时间:2022-11-17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0867
借名贷款如果本身的目的就是非法占有,不存在归还意图的,行为人通过名义贷款人的信用使银行陷入认识错误,从而发放贷款,借贷数额达到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入刑标准时,就构成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怎么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借名贷款的诈骗罪认定方式

一、非法占有的认定

1. 非法占有的前提条件是行为的非法性。这包括取得财物的行为和占有财物的行为都必须是违法的,没有合法的依据。

2. 非法占有的本质特征是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主要体现为对财物的直接掌握与管理。这种掌握与管理必须是直接的、现实的,而不是间接的、想象的。

3. 非法占有侵犯了财物所有权。非法占有指的是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对财物的占有,这是针对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权而言的。只有当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对财物的占有是非法的情况下,法律才不予确认和保护。

4. 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必须有明确的非法占有财产的目的。

5. 非法占有财物行为应受到刑罚惩罚。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只有在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时,才能对行为人处以相应的刑罚。

二、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1. 犯罪对象不同。贷款诈骗罪的对象仅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而诈骗罪的对象包括货币和财物,并且范围更广泛。

2. 发生的领域不同。贷款诈骗罪发生在金融领域的贷款过程中,而诈骗罪的领域范围更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

3. 侵害的客体不同。贷款诈骗罪不仅侵害了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还侵害了金融信贷管理制度;而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 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贷款诈骗罪的方法主要围绕骗取贷款进行,涉及虚构引进资金、项目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等;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多样化,可以仅凭口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1. 取得和占有财物行为的非法性。非法占有的前提条件是行为非法,即取得财物和占有财物的行为都违反了法律规定。

2. 行为人对财物的实际控制性。非法占有的本质特征是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主要表现为对财物的直接掌握与管理。这种掌握与管理必须是直接的、现实的,而不是间接的、想象的。

3. 对财物所有权的全面侵犯性。非法占有指的是非所有人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对财物的占有。只有当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对财物的占有是非法的情况下,法律才不予确认和保护。

4. 非法占有财产目的的明确性。侵犯财产类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必须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明确目的。

5. 非法占有财物行为应受到刑罚惩罚性。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只有在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时,才能对行为人处以相应的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