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2.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被视为自首。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可能。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即使犯罪嫌疑人不具备前述自首情节,但如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获得从轻处罚。如果因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避免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发生,还可以减轻处罚。
投案人所供述的内容必须是与犯罪行为相关的事实。如果投案人因为法律认识错误而交待违法行为或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事实,将不构成自首。
投案人所供述的犯罪行为必须是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罪行。投案人所供述的犯罪行为可以是投案人单独实施的,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的;可以是一罪,也可以是数罪。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只如实供述了部分犯罪行为,那么只有对如实供述部分的犯罪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而在共同犯罪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分子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彻底供述所实施的罪行。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如果犯罪人在供述犯罪的过程中推诿罪责、保全自己,意图逃避制裁;大包大揽、庇护同伙,意图包揽罪责;歪曲罪质、隐瞒情节,企图蒙混过关;掩盖真相、避重就轻,试图减轻罪责等行为,都不能构成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因此不能成立自首。
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如果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那么应当认定为自首。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犯罪自首的要求及条件。犯罪分子需在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已发觉但身份未确定等情况下主动投案,并彻底交代所犯的全部罪行。若犯罪分子能如实供述罪行并接受审查和裁判,包括匿名报案和交出赃物等情形,应认定为自首。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罪犯
党员行贿5万元的刑事处罚问题。行贿数额和情节是刑事处罚的重要因素,行贿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等档次。自首和如实供述的行贿人可减轻处罚,但具有某些特定情形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