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制作的证据,用于处理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不签字并不会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效力产生不利影响。交警会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注明当事人未签字,但这并不影响认定书的法律效力。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
交通事故的证据及事故形成的原因分析。
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名称和日期。
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如果保险赔偿不足,根据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则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则最多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则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原则,包括违章行为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违章行为的影响原则和路权与安全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取决于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否存在及其作用大小,以及是否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同等责任问题。当事故双方都有违章行为且情节相当时,需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的责任;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文章还通
诉讼中确定被告对象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包括针对肇事司机、车主和单位的起诉。同时,文章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的车主承担垫付责任原则。证据获取方面,强调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重要性,并解释了法院对事故责任认定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出其不属于法定证据,不具有证明效力,且对检、法两院无约束力,易产生误导效应。文章还指出公安机关形成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已包含其实质内容,无需以证据形式重复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