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公司人格否认”是对公司制度的基石“法人独立”和“有限责任”的例外,所以实践中对其适用范围仍必须严格限定,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被债权人所利用,损害到公司股东的利益,最终也可能会动摇到整个公司制度大厦的地基。目前我国法律对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况并无明确规定,司法实务中“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主要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一、行为要件:具有滥用公司独立主体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
为,具体表现为:
1、资本显著不足
公司设立资本显著不足指股东投入的资本与其经营规模和经营风险差距显著,公司投入资本不足以承担其经营风险。司法实践中,公司设立资本显著不足多与其他股东滥用权利的行为结合共同判断是否适用追索责任,而较少单独以该项理由作为追索股东责任的依据。
2、公司法人格的形骸化
公司法人格形骸化是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典型原因,是指公司徒具公司的法律形式,但实际上完全受股东控制,已丧失了独立意志和独立财产的本质,成为股东谋取非法利益、逃避债务的代理机构和工具。公司法人格形骸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主要指前述公司不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形式决议,而由个别股东意志代替公司意志。如股东可随意调配、转移公司财产,并用于非公司业务的事项。
(2)业务混同。业务混同指股东从事与公司相同的业务,从而使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无法区分,极易发生公司财产的转移。
(3)财产混同。财产混同指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无法分离,进而导致公司不具备独立财产,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或者为股东收益与公司利益的一体化,二者可以随时转化。实践中多表现为:公司与股东的银行存款帐、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收支核算均未分开,公司无健全财务制度及财务记录;也表现为公司盈利与股东收益无法区分,公司盈利不按法定程序分配,而是直接作为股东收益为股东所有;还可能表现为公司财产被转移用于偿还股东个人债务,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之间可随时转化。
(4)人格混同:指股东与公司人格不能区分,公司即股东、股东即公司。实践中多表现为“一套人马,两个班子”等。
二、结果要件:股东的滥用行为导致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是否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由法院认定,但一般情况下,造成债权人债权无法最终通过公司财产得到全部或大部分清偿应当是认定为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标准。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有积极作用,但存在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先诉请求制度旨在平衡公司正常经营和股东权益保护,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
(一)公司已取得法人资格。(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仅存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它不同于法人否认说。(四)在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时,直接承担责任的股东应具备公司支配力。(五)只能由公司债权人提出诉请,公司本身或公司股东不得主张,亦不能由法院依职权采用。公司股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公司的实质股东仅有一人,其余股东仅为挂名股东,以符合法定的公司股东的最低人数,应使实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