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救济对象的特点
股东代表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救济公司的权益,而不是提起诉讼的股东个人的权益。与股东直接诉讼不同,股东代表诉讼中被侵害的是公司的权益,而不是股东个人的权益。虽然公司和股东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但公司是直接受害者,股东是间接受害者。2.2 诉因的特点
股东代表诉讼的诉因并非股东个人权益的侵害或个人利益的纠纷。从法律关系上看,股东个人并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够提起诉讼的股东所依据的实体诉权并不专属于某个股东,而是属于公司。原告股东只是以代表人的身份行使公司原本属于公司的诉权。因此,其他股东也可以基于同一事实提起代表诉讼,并且其他股东无法排除其参与诉讼的可能性。2.3 诉讼当事人的特点
在股东代表诉讼中,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即股东作为原告。被告是实施侵害公司利益行为的人,包括公司董事、经理、监事和其他人。公司不是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2.4 诉讼效果的特点
股东代表诉讼的后果由公司承担,赔偿款项归公司所有,而不是归提起诉讼的股东所有。根据公司法第153条规定,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损害股东利益时,股东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属于直接诉讼,即一般意义上的诉讼,不属于股东代表诉讼。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一)扩充公司法第111条规定的股东直接诉讼诉因,而不仅局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可将大股东、董事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侵害股东权益的情况纳入其内。同时,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规定相呼应,违反公司章程而侵害他人权益时,权利人得提起诉讼
股东直接诉讼是指当股东的利益遭受侵害时,股东可以依法径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诉讼结果也由股东自己直接承担。股东代表诉讼,又称为股东衍生诉讼或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权利受到损害,且公司未追究侵害股东利益人的法律责任时,由股东代表公司对侵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