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出资人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时间:2024-09-08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实践中设立隐名股东一般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非规避法律方面的原因,常见的如实际出资人不愿意公开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另一种隐名股东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以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为目的设立的隐名出资人,由于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隐名出资人与显名出资人之间关于企业权益的协议通常应当归于无效。因此所导致的出资人地位的纠纷必然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法律风险,如果显名出资人与隐名出资人之间的违法行为影响企业的存续,则这种法律风险就更为严重了。
隐名出资人的基本法律风险
一、隐名出资人的定义
隐名出资人是指实际认购出资的一方,但在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中,出资人却被记载为他人(显名出资人)。隐名出资人实际上认缴了企业出资,但实际的出资认购人与公开登记的出资人不一致。隐名出资人是实际的出资认购人,而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中记载的出资人是显名出资人。
二、隐名出资人的类型
隐名出资人既包括公司的隐名股东,也包括合伙企业的隐名合伙人。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对公司债务均只承担有限责任。而在隐名合伙中,隐名合伙人仍然只承担有限责任,但显名合伙人应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隐名合伙人又称为有限合伙人。
三、隐名出资人的法律风险
隐名出资人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隐名出资人和显名出资人之间协议约定不完善带来的法律风险。双方在一些情况下的约定不明确,约定内容本身存在歧义等问题。② 协议效力不被确认的法律风险。我国目前对于隐名出资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理上也存在争议。一旦发生纠纷,处理方式将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如果协议效力不被确认,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能与出资人最初设想的完全不同。③ 涉及第三人交易的法律风险。无论隐名出资人和显名出资人之间如何约定,第三人都无从得知。因此,在涉及第三人的交易中,隐名出资人将处于被动局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隐名股东协议的无效情形
隐名股东协议的各种无效情形。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间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对外公示方面,隐名股东要变更股东身份并对外公示,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合同效力方面,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的
-
隐名股东的退出方式
隐名股东的退出方式及其定义、特征,以及与显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差异。隐名股东可通过老股转让或并购方式退出投资。隐名股东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隐名股东需合理运用法律规定解决投资问题以保障自身权益。
-
对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
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问题。对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间的股权行使和利润分配,应依据双方约定及真实意思表示处理纠纷。在显名股东无权处分股权时,第三人若善意取得股权,实际出资人不能主张处分行为无效。但如第三人明知显名股东非真实股权人,实际出资人可主张处分行为无
-
隐名股东是否有权撤资
隐名股东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权益问题。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合同有效,实际出资人可以主张权益。但要求变更股东需得到其他股东同意。法院不会支持隐名股东直接要求确认股东资格,但可提起诉讼要求确认。
-
公司确认隐名股东之诉的规定有哪些
-
隐形股东是什么意思
-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