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分割按揭房产的三种情况:
1、夫妻一方婚前办理按揭手续,支付首付款并取得房屋产权证,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
这种情形应当确定房屋产权归婚前按揭一方个人所有,而不应认定为共同所有。
对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同偿还按揭贷款的行为,实际上是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了一方的婚前个人债务,对于这部分还款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房屋产权人应当将婚后共同偿还的贷款中属于配偶一方的份额(原则上平均分割)补偿给对方。剩余的按揭贷款债务当然也只能由婚前按揭一方负担。
而对于房产的增值,考虑到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一方共同参与偿还按揭贷款,对方对房屋的保值、增值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应当认为房屋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增值是双方共同付出的结果,房屋所有权人应当就房屋增值部分对配偶一方进行适当补偿。至于增值是否要区分婚前增值和婚姻期间增值,颇有争议。
2、夫妻一方婚前办理按揭手续,支付首付款,婚后取得房屋产权证且产权证上载明的权利人仅为办理按揭手续支付首付的一方,但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应当将房屋产权取得的时间作为区分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的根本依据,只要房屋的产权于婚姻期间取得就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无论登记的权利人为夫妻一方还是双方。
既然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则剩余按揭债务也属夫妻共同债务。当然,分割财产时一方婚前支付的首付款和部分按揭款应当予以补偿。
这种情况下,房产的增值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增值应当按照各自偿还按揭债务的数额比例进行分割。
3、夫妻一方婚前办理按揭手续,支付首付款,婚后以共同财产还贷,离婚诉讼期间未取得产权证的。
因为房屋产权尚未产生,所以双方都无法对房屋的产权主张权利。
虽然不能就房屋的产权进行分割,但是货币形态的首付款、婚前单独偿还以及婚后共同偿还的按揭贷款是可以区分和分割的。办理按揭手续一方婚前支付的首付款以及偿还的按揭贷款应当认定为其个人财产,而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偿还的按揭贷款则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的相对性原则,法院判决婚前办理按揭支付首付款的一方继续履行及按揭贷款合同比较妥当。根据这个裁判思路,那么剩余的按揭债务就是为婚前办理按揭支付首付款一方的个人债务。但是,继续履行合同一方应当配偶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按揭贷款的份额(原则上平均分割)补偿给配偶一方。
《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夫妻个人财产】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夫妻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如果有房产的话,需要对房产进行分割,但前提是房产属于夫妻间的共同财产,一般来说,如果房屋是个人婚前所购买,婚后共同房还贷的话,那么增值的部分是属于夫妻间的共同财产,但是产权还是属于个人所有。
婚后个人财产协议的写法及法律效力。此类协议应包含基本信息、个人财产细节、归属和管理方式、债务承担、生效条件和争议解决方式。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婚后个人财产协议通常具有法律效力,并可有效保障双方的财产权益。协议双方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内容应明确具
婚后女方个人财产、复婚后财产和婚后财产遗产的分割问题。婚后女方个人财产一般不予分割,仍属于女方个人所有。复婚后的财产分割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婚前财产、婚后共同创造的财产等。婚后财产在遗产分割时要先明确哪些属于婚后共同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再按照
离婚时如何有效写个人财产协议、离婚后财产协议书以及离婚财产分割的陈述方式。个人财产协议需明确财产范围、双方自愿、符合法律规定,经过公证后更具法律效力。离婚后财产协议书要包含基本信息、明确财产归属和债务处理,签订时双方自愿、平等。离婚财产分割的陈述需全
婚前个人财产在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婚前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转化为共同财产。离婚后财产分割需遵循一定原则,包括平等分割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按约定财产制分割等。最新规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考虑多种因素确保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