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仅是我们的未来,更是当下的天使。
然而最近,关于虐待亲生子女的新闻话题,不断成为热点。
在唐山市丰南区,一位母亲持铁棍殴打家中的一子一女,导致两人重伤。
其中,未满一周岁的儿子昏迷不醒;7岁的女儿几乎精神恍惚,伴有失忆现象。
在杭州萧山,一段母亲脚踩亲生女儿的视频流传网络。
其实,类似的事件,近年来不断见诸报端。
这不是现在的“虎妈狼爸”越来越多了,而是伴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一直就存在的很多问题被暴露出来,接受文明要求的审视。
无论是把孩子打成重伤式的虐待,还是像脚踩女儿的那位穷困母亲的“养不起”,都指向一个法律命题:监护权。
监护权,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职责。
我国《民法典》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家从父”、“子女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等观念。
换句话说,这种传统观念认为,子女天然对父母有一种附属性,父母天然对子女有一种“所有权”。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个体权利和独立性被重视,这一观念必须被打破。
监护权可以被依法剥夺,必要时应被依法剥夺,应成为大众常识和普遍认知。
就“唐山棒打子女”一事,由于受害子女已经重伤住院,按照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过,目前涉事母亲在做精神鉴定,需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承担多少,还需以鉴定结果而定。
但无论如何,于法于理,涉事母亲都已不再适合拥有孩子的监护权。
而对于“萧山脚踩女儿”一事,涉事母亲虽然是境遇艰难、一时之气对孩子施暴,但鉴于其曾经有过“带着孩子一起自杀”的念头,和确实穷困潦倒无力抚养的现实窘境,其也不适合再继续抚养孩子。
且其前夫已经表示,愿意接过二女儿自己抚养(二人离婚时,大女儿判给父方抚养,二女儿判给母方抚养),可以考虑将受害女儿转交父方抚养。
至于母方的监护资格,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
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
具体到“脚踩女儿”的母亲,可以考虑保留其监护资格,但应防止其继续伤害被监护人。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法律的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监护权的管理,都是愈发细致严格的。
2014年12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民政部曾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7种情形,都可被剥夺监护权;有性侵害、出卖未成年人等行为的,将不得恢复监护权。
就在不久前的5月16日,南京秦淮区法院公布了南京首例撤销监护权案判决结果,一名母亲因拒不履行抚养照顾10岁儿子的义务,被法院判决撤销监护权,改由民政部门履行监护职能。
此后,在民政部门的资助下,小_有了一位寄养妈妈。
我们希望,如果确实需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的“首例”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出现。
让“监护权”流动起来,未必不是好事。
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监护权流转以后,被监护人的生活状态和质量要优于此前。
因此,我们的各种福利措施要跟上,民政部门、福利院、社会慈善机构等,都需要不断完善,以承接监护权的善意腾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内容,包括同居关系的解除、婚姻无效的宣告、离婚案件中婚姻无效的情形、无效婚姻案件中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时限和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等。同时,还涉及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的约束力、变更或撤
胎儿亲子鉴定的法律程序。胎儿亲子鉴定程序包括预约、验明身份、采样、鉴定和报告反馈等步骤。孕妇可根据孕期选择抽取绒毛或羊水进行鉴定,必须在三甲妇产科医院进行手术。亲子鉴定涉及夫妻、子女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应从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出发审慎处理。具备亲子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的判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相关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抚养权原则上归母亲,而哺乳期后的子女抚养权则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由人民法院判决。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条件和规定。
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程序。申请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犯罪嫌疑人和其代理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适用于特定情形,如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等。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