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申请和受理 > 破产申请 > 企业破产有多少资金才可以破产

企业破产有多少资金才可以破产

时间:2023-06-28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5025
导读:企业想要申请破产,不是说在哪一个资金范围以内,那么企业就可以申请破产,而是指企业满足了破产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申请破产。比如说企业的法人已经不能够清偿已经到期的债务的时候,企业的资产已经没能力偿还债务。

企业破产的资金标准及申请条件

一、企业破产的资金标准

并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只要企业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申请破产:

1. 企业法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2. 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二、关于无法清偿的界定

无法清偿是指债务人因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客观财产状况,也称为不能支付或支付不能。以下是无法清偿的要件:

1. 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判断债务人是否具备清偿能力,一般综合考虑其财产、信用和劳务等因素。常见的债务清偿方式是支付货币或财产,以及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或协议延期偿还债务的信用方式,以及通过提供劳务、技能服务等能力方式清偿债务。当债务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无法清偿债务时,即表示丧失清偿能力。判断缺乏清偿能力应以客观状态为准,即缺乏清偿能力并非债务人主观上不愿或出于恶意拒绝支付,而是客观上无法支付。

2. 债务人无法清偿的是已到偿还期限、无争议或已有确定名义的债务。

3. 债务不限于以货币支付为标的,但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评价的债务。否则,在破产程序中无法得到偿还,宣告债务人破产将没有实际意义。

4. 债务人持续无法清偿债务的时间较长,或者可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无法清偿。而不是一时的资金周转困难等暂时停止支付。

5. 无法清偿是基于债务人的客观财产状况,不依赖于其主观认识或表示,应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裁定。

三、关于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定

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其实有资产。该标准关注资产债务的比例关系,仅考虑债务人以实有资产为限的偿还能力,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其他可能的偿还因素。在计算数额时,不论是否到期,都将纳入总额之内。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通常都已经达到资不抵债的情况。然而,在债务人帐面资产尚超过负债的情况下,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资金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无法支付到期债务的现实情况,这也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一种情况。然而,在债务人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借贷等信用方式偿还债务,就不一定会丧失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资不抵债与不能清偿并不完全相同。新破产法将这两个标准并列作为破产原因的构成要件。简单来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现金流标准,而资不抵债是资产负债表标准。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企业才能申请破产或被宣告破产。

当企业经营不善并且无法继续经营时,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然而,只有满足法定的破产条件,才能获准破产。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企业无力偿还债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限公司破产法律特征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的审查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债务人破产能力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对于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审查,必须严格对待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债务人破产能力的审查包括企业法人的身份和是否有可执行财产。在初步审查破产原因时,应采用一元化标准,以“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

  • 重整申请和重整期间

    中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重整申请和重整期间的内容。债务人或债权人可根据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重整。重整期间,债务人可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担保权的行使、借款、财产取回等事项也有明确规定。同时,还详细阐述了企业破产清算程序的流程,包括成立清算

  • 债权人申请破产审查

    债权人申请破产审查的流程和相关要点。法院需认真审查债权确定和有效性,并注重审查申请人提交的必要材料。同时,应注意破产企业的审计报告真实性,进行实地核查,并核查企业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资产的权利状况和对外投资情况。文章还提及了破产案件的管辖权审查,建议

  • 一、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和解申请
  • 破产申报
  • 撤回破产申请制度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破产申请和受理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