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协议 > 征地协议 > 村委会占地补偿协议要怎么写

村委会占地补偿协议要怎么写

时间:2023-06-28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5201
导读:一般来说,这个村委会占地写这个补偿协议的话要由征地事务所、村委会、所属乡镇的人民政府来三方共同协议,要征求各方权利人的同意,并且还要在这个协议中写清楚建设项目是什么、违约责任怎么履行等等相关事项。

村委会占地补偿协议

甲方:征地事务所

乙方:村村委会

丙方: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县政府工作安排,依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甲方申请城镇(村镇)建设土地征收,需征收乙方集体土地合计公顷(合亩)。为保护被征地单位的合法权益,保障城镇(村镇)建设用地,按照乙方民主决议,经双方协商并征求权利人同意,达成如下协议: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土地用途

建设项目:项目名称

土地用途:土地用途描述

二、拟征收土地范围及地类面积

本次征收土地坐落在村(社区),具体的位置详见勘测定界图。拟征收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含耕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未涉及基本农田。

三、征收土地补偿费用及标准

  1.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2. 根据《安徽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规定,共涉及1个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区域,标准为每亩金额。

    • (1)农用地: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的补偿倍数之和为倍,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按照元/亩补偿。
    • (2)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的补偿倍数之和为倍,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按照元/亩补偿。
  3. 地上附着物或青苗补偿费用:
  4. 本次征收土地涉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合计为金额,青苗补偿费合计为金额。

  5. 征收土地补偿总费用:
  6. 按照调查确认结果及补偿登记,依据区片地价测算,并经甲乙双方协商认可,本次征收土地采取货币化补偿,合计补偿总费用人民币元(综合补偿标准为元/亩),其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项之和为元,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为金额,青苗补偿费用为金额。

四、甲方在本协议签订后日内必须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同时乙方及时交付土地。

五、上述补偿费用的分配和支付情况,乙方应及时张榜公告,并报甲方备案,丙方监督乙方执行。

六、乙方、丙方应积极配合甲方本次征收土地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签定补充协议。

八、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丙方一份,其余报有关部门,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丙方(盖章):

年 月 日

综上所述,上述就是村委会占地补偿协议的具体格式,有需要的一定要按照上述格式照实填写,当然这个协议是一定要签的,它能更好的保护好村民的权利,当然在村委会征地补偿协议中,要写清征收土地情况、面积、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款发放时间等重要信息,同时也要明确双方责任。经双方签字盖章后,该协议生效,如果后期补偿款没能如实发放,村委会可以凭借协议进行维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六安市征地补偿标准的调整和执行

    六安市征地补偿标准的调整情况。调整基于安徽省政府通知进行,具体幅度根据不同地区而异,平均提高16.28%。同时,不同等级区域的农用地补偿标准也有相应调整。调整旨在保护农民权益,确保合理补偿和安置,并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 征地协议范本

    征地协议的范本内容。甲方因建设需要占用土地,与乙方在沙圪堵镇人民政府的监督协调下达成了友好协商。协议包括用地范围、乙方义务、土地占用补偿、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和其他事项等内容。双方应共同遵守执行,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 村委会提留征地补偿款犯法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村委会依据村民大会的决议,对征地补偿款进行提留是不犯法的,如果私自提留征地补偿款,并且非法占有的,可能会构成贪污罪。法律对讨论决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和成员权益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

  • 如何签订征地补偿协议书

    通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者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村委会作为被征收主体的,签订协议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向农村村民公示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 征地补偿款,村民、村委会,分配的比例是多少
  • 村委会有权截留征地补偿款用于日常开支吗
  • 征地安置补助费怎么用必须由村委会说了算吗
征地拆迁协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