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达到二千元以上即构成敲诈勒索罪。具体金额标准如下: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达到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被认定为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金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金额标准,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了准确判定敲诈勒索罪,需要满足以下特点:
行为人以即将实施的积极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进行恐吓。例如,以即将实施杀害、伤害、揭发隐私、毁灭财物等行为进行恐吓。敲诈勒索罪只能以积极行为方式实施,不包括不作为行为。制造、散布谣言,引起他人恐慌,以帮助驱鬼消灾为名骗取群众财物,以及对处于困境的人的求助请求进行不给钱就不予救助等行为,都不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可以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也可以是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例如,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的亲属等。
发出威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当着被害人的面用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表示,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方式表示;可以是行为人亲自发出,也可以是委托第三者转达;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这些方式都不影响敲诈勒索罪的构成。
威胁要实施的侵害行为有多种,有些可以当场实现,如杀害、伤害,有些则需要日后才能实现,如揭发隐私。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威胁将要实施危害行为,并不意味着发出威胁时不实施任何危害行为。例如,威胁将要实施伤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时实施相对轻微的殴打行为;或者威胁将要实施杀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时实施伤害行为。
对于同时威胁将来实施较重加害行为、当场实施较轻加害行为的情况,可能会影响行为人实际触犯的罪名和符合的具体犯罪数量,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因此,如果当事人对他人进行了敲诈勒索行为,具体判刑将根据敲诈勒索的具体金额来确定。如果敲诈勒索的金额达到二千元起点,则通常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敲诈的金额达到三万元,则通常处以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职务侵占钱款是否算敲诈的问题。文章指出,职务侵占钱款的行为如果达到数额较大,且使用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文章还介绍了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和构成犯罪的要素。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我国关于未成年骑车撞死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未成年人在犯过失犯罪时一般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