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交通事故时,人们可以选择诉讼途径或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如果选择向法院起诉,首先需要确定交通事故应该在哪个法院提起诉讼。以下是相关资料的详细解答。
交通事故属于侵权行为引起的,因此人民法院在受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应当按照侵权行为确定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交通事故提起诉讼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管辖:
1.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如果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
2. 可以选择事故发生地、对方车辆交强险保险公司所在地、对方驾驶员或车主所在地。一般选择事故发生地较为方便,但由于涉及到伤残或死亡赔偿的标准不同,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如果没有人员受伤,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 事故认定书、起诉状。
2. 自己车行驶证、车主身份证复印件。
3. 车辆损失定损单、维修发票及清单。
4. 对方车辆登记信息(或行驶证)、车主信息、驾驶员信息。
5. 对方车辆交强险保单复印件及保险公司登记信息。
如果有人员受伤,还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 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
2. 医疗机构出具的误工时间证明、工作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3. 用以证明交通费的正式票据。
4. 受害人及近亲属的户籍证明,如受害人系农村户口,最好提供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证明。
5. 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伤残的证明。
6. 被扶养人与受害人系近亲属的证明,以及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证明。
原则上,由侵权行为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在诉讼过程中,还需要提供证据材料。同时,起诉方还需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超过规定时效起诉将导致案件不被受理。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程序。在发生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可选的财产保全)、提交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至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审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和裁定阶段以及强制执行申请阶段。整个流程旨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
一起交通事故引发诉讼期间当事人死亡的处理方式。当事人章某因交通事故导致脑损伤并引发赔偿诉讼,一审期间在家中去世。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经过重新审理,法院认定章某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判决保险公司和王某向章某家属支付相应赔偿款。
交通事故诉讼的管辖权法律原则,包括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文章还详述了交通事故诉讼的程序,包括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阶段。最后强调了当事人在选择诉讼地时需遵循法律规定的管辖原则,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出其不属于法定证据,不具有证明效力,且对检、法两院无约束力,易产生误导效应。文章还指出公安机关形成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已包含其实质内容,无需以证据形式重复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