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法》规定了责任免除条款应具备的形式条件,但并未明确其实质条件。许多车主误以为只要是合同条款就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对于包含免赔规定的条款,他们只能默默接受。然而,并非所有的“白纸黑字”都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合同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此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减轻、免除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对于含有上述内容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其内容均无效。
由上述法规可知,责任免除条款必须具备公平合理性,才能具有法律约束力。责任免除条款的目的是减少或免除一方应承担的合同义务,但这种减少和免除必须是公平合理的。如果减少或免除的内容是不合理的,那么就违反了基本的公平原则。因此,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内容,即使写入保险条款中,也不应具有法律效力。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
车主在出险后常抱怨保险容易理赔难,车险理赔纠纷主要存在五种类型:赔偿数额争议、定损纠纷、理赔时效纠纷、营运车辆损失纠纷和保险公司拒赔引发的纠纷。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车险理赔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保险条款不够完善,保险公司恶意降低赔付率,被保险人对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