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业服务人的公示义务必须履行,这是法定不可避免的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三条的规定,物业服务人有信息公开的义务:物业服务人应当定期将服务的事项、负责人员、质量要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履行情况,以及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等以合理方式向业主公开并向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报告。而公示只是信息公开的其中一种方式。
2、物业服务人公开和报告的内容、方式,可以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约定,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明确约定的,按照有关的规定予以确定。
1、物业服务人可以被解聘,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因此,业主有权聘请还是不聘请物业公司来对小区进行管理。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是委托关系,业主可以根据需要,解聘或者更换物业管理公司。当然,解聘或更换物业公司,必须依法进行。
2、解聘或更换物业公司,首先参加人数需要符合条件,即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2/3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2/3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
2、由于解聘物业管理公司属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四,即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或者其他管理人,故必须经过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3、在合同期内解聘或更换物业公司,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或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比如物业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物业服务。否则业主解聘或更换物业公司属于单方违约,需要赔偿物业公司损失。
有小区的地方通常就有物业服务人员,业主可以在与物业服务人员签订物业合同的时候,将各方在合同期间需要履行的义务明确化。当然,对于在合同之中并没有提到的义务,双方也有可能需要履行,这些义务包括物业服务人的公示义务等。
小区业主知情权的保护及维护问题。业主知情权主要表现为查阅权,包括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管理规约、业主大会决策和记录、物业服务合同及共有部分的使用和收益情况等。如果物业管理公司不配合提供资料,业主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在实际操作中,
赠与合同与赠与行为的区别。赠与合同要求双方达成一致意思,签订合同形式且赠与需无偿。而赠与行为则不需签订合同,可通过口头约定等方式完成,本质也是无偿性。两者在法律效力和成立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合同法规定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自愿订立合同,但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合同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如果法律要求书面形式则必须采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律师审查合同有效性不仅看签
合同公证的作用和效力。合同公证旨在审查合同内容和双方资格,确认合法合同的法律效力,排除非法合同的错误效力。公证并非合同必要形式,但能提高合同证据效力和履行保障度,规范、引导、监督当事人依法签订合同,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合同公证范围广泛,包括多种类型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