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来解决。协商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形式。民事调解是争议双方当事人选择一个第三方机构或个人,根据双方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并经双方同意执行,以解决纠纷。然而,民事调解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执行约定事项,纠纷仍未解决。
行政调解是通过政府机构的力量进行调解处理物业管理纠纷,但如果一方不遵守执行,就需要采取其他手段解决。
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程序的一部分,不具有独立性。
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仲裁庭可以管辖物业管理纠纷,依据是当事人达成的协议。仲裁协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签订合同时约定条款,一旦发生争议就提交仲裁;另一种是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临时达成书面协议,提交给仲裁庭。
物业管理纠纷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物业管理纠纷的类型包括:
部分业主以收费依据不足、前期遗留问题、物业管理质量低下等理由拖欠物业管理费,以此作为主要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类案件在物业管理纠纷中占据大多数。
此类纠纷主要涉及业主委员会更替、业主或业委会选聘、解聘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物业管理项目接、撤、管等问题。例如,前任和现任业主委员会对各自合法性的认定、相关资料的交接等引发纠纷。
当业主、使用人违反法律、法规、业主公约,在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建议整改无果的情况下,通常通过起诉方式解决纠纷。
例如,物业管理公司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上设置广告、基站等并获得收益,擅自出租共有用房或对共用场地进行停车收费等,引发归属争议。
例如,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修缮费用承担、维修基金的设立、使用和管理等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例如,业主或使用人要求物业管理公司赔偿因保管服务导致的自行车、电动车、机动车被盗等财产损失。
主要涉及开发商在物业交付过程中引发的争议,如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受损、开发商未兑现减免物业管理费、延期交楼、房屋质量问题等。
一般物业纠纷包括物业企业不规范行为、员工不按合同和制度办事、业主对物业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解决纠纷时,建议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考虑仲裁或诉讼。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制定,包括制定依据、业主大会的宗旨、组成、活动范围、议事内容以及召集主体等方面。该规则旨在保障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规范设立和运作,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和物业的安全使用。业主大会及其业主委员会应根据有关规定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相关部
业主在物业不作为时如何维权的问题。文章指出,在房屋保修期内,物业应协助业主与开发商沟通解决问题。保修期后,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维护公共设施,并需公布共有部分收益账目。业主可通过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行使权利,弹劾不负责的物业公司或选择新物业公司。此外,业主还可
物业处理业主报修事项的相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物业应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好相关事宜,及时对物业进行维修养护以保障业主权益。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多项工作,包括建立物业档案、负责装修管理、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生态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设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业主委员会由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利益并监管物业公司运作。其权利包括决定重大事项、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等,义务包括向业主大会报告工作、执行业主大会决议等。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具有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双方在法律和经济上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