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借款人拖欠利息属于合同违约行为。如果借款人经追讨后仍不支付利息,出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借款人赔偿损失。
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并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当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对于内容为持续履行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逾期利息与罚息有所区别。罚息是指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期限还款时,贷款人收取的超过正常借款利率的惩罚性利息。逾期利息是指借款人逾期归还借款本息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需要支付给贷款人的超期使用资金的利息。
逾期利息包括罚息和法定利息,其计算标准一般高于一般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具有惩罚性。
借款人在逾期归还借款时,逾期贷款利息从借款到期次日起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应计算到判决所确定的宽限期内的实际给付之日止。如果借款人在宽限期内履行债务,贷款人只能要求支付违约金。宽限期届满后,借款人仍未履行债务,贷款人可以选择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迟延履行金,但无论选择何种请求权,另一种请求权即丧失。
在借款时,双方通常会签署借款合同以保护各自权益。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以维护自身权益。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问题。在我国,债务的追讨时效一般为三年,保证人的责任是在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内。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一旦诉讼时效已过,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债权请求权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诉讼时效,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
担保合同在撤诉后是否可以更换担保人。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如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担保人更换需债权人同意。如担保合同无效且涉及过错方,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授权与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在考虑更换担保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则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此外,债权转让需符合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无效。结论指出,债权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债权转让的有效性。
个人债务赔偿顺序的划分原则以及个人债务清偿的五大原则。债务赔偿顺序分为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和交付遗赠等三个清偿顺序。清偿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强制履行原则和履行的效益原则。在遗产继承中,债务的清偿需遵循以上顺序和原则,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