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6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如果没有约定支付利息或约定不明确,则视为不支付利息。因此,在本案中,原告和被告未约定利息,因此被告只需返还本金,无需返还利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情况下被告不需要返还利息。根据《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借款合同到期后,原告主张权利之日起,被告应负偿还借款及利息的义务。
如果合同协议或借条借据上约定了还款日期,则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如果约定不明确,则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然,如果超过二十年,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对于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债权人在要求还款时不能向债务人索要利息。然而,如果借款时约定了还款期限,或虽未约定还款期限但债权人已经催告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还款,而债务人逾期未还款,则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支付逾期还款的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于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如果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未按期偿还,或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未偿还,则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合同中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中,主要是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而约定免责事由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但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个人放高利贷的法律问题。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利率不得违反国家限制,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约定无效。私人放高利贷若触犯刑法,可能涉及高利转贷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个人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应予追诉。
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介绍了合同有效期的概念和自然终止的相关规定。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履行期限,如未约定可协议补充或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迟延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有效期届满后自然终止,但部分条款仍继续有效,包括结算和清理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