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是一种确定的事实状态,在签订的合同内容不符合我国规定范围时,即为无效合同。
1. 无效合同的无效是一种确定的事实状态,不需要他人主张或确认,其自始即为无效。
2. 当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争议时,当事人有权主张并要求确认合同的无效性。
3. 合同无效的确认权不仅限于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当事人自身、行政机关等其他主体也有权行使无效确认权。
4. 除了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外,合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主体一般没有权力主张合同无效,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也不能主动宣告合同无效。
5. 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况下有权确认合同无效。当事人可以自行确认合同无效,也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审理,或请求其他主体以仲裁人身份确认合同无效。如果当事人请求行政机关对合同纠纷进行调解,行政机关可以作为中间人对纠纷进行调解,并确认合同的有效性。
以下情形之一可认定合同或合同条款无效: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的合同。
(3)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6) 含有免责条款,对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7)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此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也属于无效行为。例如:
(b) 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
(c)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综上所述,我国对有效合同有明确规定。若合同无效,则不符合有效合同要件。如果双方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一方进行了强迫,该合同即为无效合同,双方可以重新协商并签订新合同。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我国关于房屋买卖合同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情况,阐述了合同无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违反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情形的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无效后,涉及财产应返还或进行补偿。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有权的国家机关可主张合同无效,但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