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合同审查的要点如下:
1、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当核实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或个体工商户;是否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如果代订合同,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核实合同是否在授权范围和期限内签订;对于有担保人的合同,要审查担保人是否具备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2、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重点关注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是否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况;是否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4、审查合同条款的完备性。
5、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审查合同时,应仔细推敲、反复斟酌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确保表述准确无误。
6、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相关机关的批准或登记,如果需要,要核实是否履行了批准或登记手续。
(2)如果合同约定须经公证后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3)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核实期限是否已届至。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应核实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名或盖章;如果采用抵押方式担保,如果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要核实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如果采用质押担保方式,要按照合同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核实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了质物交付的法定手续。
(5)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委托律师审查合同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判断合同是否能够保证当事人达到交易目的,以及合同条款是否能够有效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在实践中,大部分合同审查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完善,也有少量合同审查仅用于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达到交易目的和有效保障权益这两个终极目的,合同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合同条款能够保证当事人达到交易目的。
2、交易是合法的,或者虽然违法但违法成本在可以承受或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3、合同条款能够满足当事人的需要,并且权益是明确、可保障的。
4、交易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上没有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遗漏。
虽然合同的内容可能是各方当事人协商拟定的,但是根据可能存在合同内容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等情况。通过审查合同,可能会发现漏洞,以及合同中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这无疑可以增强合同的有效性,降低发生合同纠纷的概率。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
委托人应对代理人行使代理事务的能力予以审查,一些需要具备专业资质或经营资格才能行使的代理事务,委托人应当对代理人是否具备专业资质或经营资格进行审查。委托代理合同是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因此,委托的事项必须具体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