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规定很明确,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就是“财产返还”和“折价补偿”,今天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财产返还”和“折价补偿”两个问题。
财产返还,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合同关系转让)要求相对人归还(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给自己,从法律层面上讲属于财产返还请求权。
财产返还时,都应该返还哪些财产,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是财产出现增值、贬值情况时,如何确定返还范围才能保证相互返还的公平性;此时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受让人的经营或添附等行为与财产的增值、贬值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当事人之间合理的进行分配、分担,避免其中任何一方因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而获益;二是财产返时孳息是否需要返还;在涉及财产返还时孳息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应当区分占有人是善意还是恶意来确定,但不论是善意占有还是恶意占有,在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后都是无权占有,既然是无权占有,不论是善意占有人还是恶意占有人,都无权获得占有物的孳息,此时就应当理解为返还原物的范围包括了原物和孳息。但善意占有毕竟不同于恶意占有,为了区别起见,善意占有人可以向权利人请求支付因维护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折价补偿,就是在原物因事实或法律上的原因不能返还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折价补偿,其性质属于不当得利返还。
在原物不能返还的情况下进行折价补偿,应当根据当事人之间合同约定的价值(或转让价款)为基础,然后与原物灭失时所得的价值补偿或再次转让的价款进行比较,差值部分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或分担;
此处折价补偿虽然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但要与民法传统上的不当得利制度区别开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一是返还范围;二是是否区分善恶义;三是是否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在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时,无论是财产返还或是折价补偿,都应当充分考量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益平衡问题,此时要求的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尽可能的回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不能因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后使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获益。
担保合同的定义与作用,涉及反担保中的第三方担保人身份和资产抵押问题。担保合同是确保债权人利益的有效手段,其效力认定要考虑主合同是否有效及担保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否合法妥当。第三方反担保人并不限于借款人自己,任何具备担保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反担保人。
贷款合同的内容,其中包括质押、借款货币、金额、期限和借款用途、借款利率与计息方法以及借款的归还。合同基于《合同法》和《担保法》等法律,为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提供质押,以确保债权的实现。同时,规定了借款的货币种类、最高限额、期限和用途等具体细节,并明确了
关于《保证函》的事实认定问题。文章首先明确了保证函的签署情况,接着阐述了该保证函所担保的借款事项。同时,文章指出了一审判决的程序合法性,并回应了上诉人在二审中提出的关于履约保证金的问题。最后,代理人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驳回上诉人的上诉。
荣昌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与出质人签订的反担保质押合同。该合同是为了保障担保贷款债权的实现,出质人受借款人委托,为甲方的担保贷款债权提供质押担保。合同详细规定了质押反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期限、质押反担保范围、反担保质押财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