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2.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3.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4.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5.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6.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7.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8.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9.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10.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11.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12.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13.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违法行为,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1. 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全球通用的做法。由于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同行业和单位的劳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各不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只能对共性问题做出规定,无法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做出规定,因此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 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录用劳动者的条件、方式和数量,并通过签订不同类型和期限的劳动合同,合理利用劳动者的特长。
3. 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既保障了合同双方的利益,又约束了双方的行为。它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因此,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稳定劳动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是建立合法劳动关系的基本条件。如果双方要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无权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需要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赔偿金额。如果双方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及追回租金押金的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同时,介绍了房屋转租的条件,包括订立转租合同、获得原出租人的书面同意和遵守原租赁合同的约束条件等。在转租过程中,需注意合同的有效性和变更、解除或终止的情况。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问题。一些用人单位随意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导致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为此,《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终止进行调整,取消约定终止条件的规定,新增了法定终止情形,并规定了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不应以自己的行为阻止
公证提存终止的法律意义。在债务人因债权人原因无法履行债务时,可将款项或物品提交提存机构,视为已履行义务;提存方式可消除双方不信任感,保障合同正确履行。同时,保护特定受益人利益,如监护人、遗产管理人等可将财产提存,待条件成熟再交付。此外,提存作为担保形
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需提前支付。辞职后的员工若被拖欠工资,可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并提供存在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