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的终止 > 合同终止的效力有哪些?

合同终止的效力有哪些?

时间:2022-12-26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7084
导读:(一)依附于主合同的从合同消灭。如担保合同关系应于主合同终止后。(二)当事人应依法承担后合同义务。所谓后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应履行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终止的效力

一、从合同消灭

根据主合同的终止,从合同也会随之消灭,例如担保合同的关系应在主合同终止后消失。

二、后合同义务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后合同义务。

三、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导致合同关系的消失,同时也使得合同的担保和其他权利义务被消除,例如违约金债权和利息债权等。

四、违约责任的追究

在因一方当事人违约而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仍有权追究其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98条的规定,如果合同终止后尚未结算清理完毕,其中约定的结算清理条款仍然有效。

合同解除方式

一、协议解除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解除条件成就,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法定解除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 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2.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分类

一、单方解除和协议解除

单方解除是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的行为。解除权人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需直接通知对方或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张,即可产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解除合同的行为。协议解除不需要解除权的存在,解除行为也不是解除权的行使。中国法律将协议解除作为合同解除的一种类型进行规定,理论解释也认为协议解除与一般解除具有相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特点,如解除的条件需要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合意行为等。

二、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解除条件。有些条件适用于所有合同,有些条件仅适用于特定合同。前者为一般法定解除,后者为特别法定解除。中国法律承认法定解除,不仅有关于一般法定解除的规定,还有关于特别法定解除的规定。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为解约条款。解除权可以保留给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保留解除权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以后另行订立保留解除权的合同。合同法承认了约定解除(《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约定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产生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准确地适应当事人的需求。当事人采取约定解除的目的虽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考虑到当主客观上的各种障碍出现时,可以从合同的拘束下解脱出来,给废除合同留有余地,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之间也会进行约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双方权益,签订合同是必要的。合同中会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因此,在合同履行期间,如果一方违反规定,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也可以解除合同,并在必要时通过诉讼解决争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终止的效力体现

    合同终止后的效力体现,包括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消灭、合同附随义务的发生和履行、遵循诚实作用原则、特定权利和条款仍然有效,以及合同失去法律上的效力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进行手续清理,包括返还和注销负债字据等。同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

  • 合同终止的情形

    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但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 附条件合同的效力

    附条件合同的效力问题,包括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前者指合同生效的条件,后者指合同失效的条件。文章还讨论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包括取消合同约定终止和增加法定终止情形,并补充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处理方式。

  • 合同先履行一方的中止履行条件

    合同先履行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先履行方在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履行。但若无确切证据,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可恢复

  •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
  • 承诺书的合同性质及法律效力
  •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法律效力及权利义务关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