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赔偿金返还给权利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的根据很多,但主要有二种:
(1)侵权行为。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受害人即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2)违约行为。因违约行为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失的,受害方即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除上述原因外,因其他原因如基于保险合同、相邻关系、不当得利等也可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
因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与因违约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有其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点:
(1)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的根据是侵权行为,而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的根据是违约行为;
(2)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原始之债请求权,即在这种请求权产生之前,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因损害行为造成毁损、灭失的,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
(1)全部赔偿原则:指加害人应当赔偿因其加害行为给物权人造成的全部损失。
(2)损益相抵原则:
A、如物权人因损害发生而受有利益,应当将此利益从损失额度中予以扣除;
B、侵权人仅就二者差额部分予以赔偿的原则。
(3)过失相抵原则:指在侵害物权的损害赔偿责任中,由于双方的混合过错成立而减轻加害人责任的原则;
A、过错比较:指通过比较加害人和受害人双方的过错性质、过错程度,以决定当事人双方责任承担和责任程度。
B、原因力比较:指通过比较引起损害发生的各种原因所起的作用力大小,而确定双方应承担责任的大小。
①当事人双方过错无法确定时:应以原因力大小确定责任比例;
②当事人双方过错程度能够确定时:原因力大小对责任分担起微调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是有权追回遗失物的,如果自身遗失的物品被他人占有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追回,诉讼时效一般是两年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所有权人对动产和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的权利,此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权益。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笔者认为在工伤事故中雇员对于雇主产生违约请求权与侵权行为请求权的竟合。为救济近代大工业的受害人,从结果上说,必须即使在加害企业方面没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场合,也要认定其对给他人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对于违约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请求权是否可以竞合的问题,学理上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不能同时并用,如果有理由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时,就不能提出返还不当得利的请求。从单纯的违约行为所生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是不可能产生竞合的。对合同解除或是无效的状态,因
解除权人满足条件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当认为是原来合同的继续, 解除权的行使并不妨碍赔偿请求权的发生,都是需要注意这专指因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而言,不包括因契约消灭所生的损害。损害赔偿主要有两种情况:1、是指违约方用金钱来补偿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