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强险制度实施以来,精神损害已被纳入交强险法定赔偿范围。然而,由于商业三者险不赔偿精神损害,交强险范围内的精神损害赔偿成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新争议点。
2007年3月13日,赖某驾驶赣A小车与赵某骑助力车发生碰撞,导致赵某受伤。某市西湖区交警大队认定赖某负全责。赖某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和商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商业三者险)。赵某将赖某及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总计74637元的经济损失(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2007年8月14日,某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根据交强险条款约定,将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损失的总金额比例承担,即交强险的50000元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另外,商业三者险赔款超过10000元。
保险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然而,该法院在2007年12月4日作出终审判决,认为根据交强险条款的约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并未进行排序,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根据交强险条款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死亡伤残赔偿限额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以及被保险人依法院判决或调解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而商业三者险条款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不属于保险责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交强险范围内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
尽管中保协的《交强险承保理赔实务规程》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按序赔偿”,但该文件只是行业指导性文件,并不构成保险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当事人并无法律约束力。因此,保险公司的“按序赔偿”主张在法院中得不到支持。
本案判决并未将不属于商业三者险赔偿范围的精神损害赔偿转嫁给商业险,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根据交强险条款,精神损害抚慰金属于保险赔偿范围,且该条款未规定“按序赔偿”。因此,法院可以判决保险公司优先或比例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而不违反法律规定。一审法院根据合同约定判决保险公司比例赔偿精神损害,体现了民事赔偿的公平、公正原则,兼顾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一对原被告之间的离婚纠纷。原告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并请求抚养子女、分割财产及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原因是被告与第三者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不顾家庭及原告劝告仍与其同居。原告提供了相关证据以支持其诉求。
温xx和刘xx作为上诉人,针对xx县人民法院的判决提出上诉。他们认为一审判决在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计算上存在错误,要求撤销原判并依法改判。上诉人主张死亡赔偿金应以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应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同时,他们还质疑一审判决
男方A某某与女方B某某的离婚纠纷答辩状。答辩人A某某表示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但被答辩人B某某存在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A某某同意离婚,但责任在于B某某,并要求法院做出公正判决,保护其合法权益,包括儿子抚养权、财产分割、精神损害赔偿等。
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赔偿案例。刘某驾驶拖拉机违反规定与骑自行车叶某相撞,导致叶某受伤并因治疗不得不流产。法院判决刘某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叶某的医疗费、误工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1.2万余元。案件凸显了交通事故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的身心伤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