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保证责任是指保证人对债务人不履行负补充责任的保证。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仅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完全消偿债权的情况下,才负保证责任。一般保证责任在中国法律中具体规定如下。
依法设立的担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担保合同是依附于主债权债务合同的存在而存在,主债权债务合同有效的话,担保合同也就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七条和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设立担保物权。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可以是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担保合同也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如果债权人未在约定或法定的保证期间内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在约定或法定的保证期间内已经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设立担保物权时,只要是依照法律规定签订的担保协议,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担保合同的存在前提是债权和债务合同的设立。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应根据法律规定承担担保责任。
保证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等,并可根据保证合同进行约定。保证人在债权转让时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在债务转让或主合同变更时需取得其书面同意。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减少而减少,新增债务需经保证人同意担保。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保证责任的免除情形。首先阐述了保证合同未成立的情况,包括主合同尚未成立和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其次,介绍了保证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情况,包括国家机关所提供的保证等明确禁止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