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中,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鉴定:
需要确定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需要评估医疗机构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
需要判断医疗机构是否违反了诊疗规范,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
需要确定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需要评估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结果中的责任程度。
需要评估人体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
需要对其他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可以分为: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需要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需要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需要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此外,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疗机构和患者各自承担50%的责任。
责任程度的不同会对赔偿数额产生较大影响,这与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相符。相比于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只要鉴定为事故就一律承担100%赔偿的规定,这种责任划分更加公正合理。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就医疗纠纷案件的赔偿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研讨会内容。会议中,专家、学者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的赔偿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主要焦点包括医疗鉴定的公正性和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以及医学举证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会议还指出病历真实性保障和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概念及其在医疗损害赔偿中的作用。医疗过错参与度指鉴定机构分析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人身损害中的责任比例。判定依据为被诉对象在诉讼损害结果中的介入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常见的鉴定方法采用五等级法,根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
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与医疗不足的赔偿责任问题。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不足的情况,不同人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医疗不足不等于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