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原则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划分和协商。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是具体的支付原则:
当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双方应协商并预先缴纳鉴定费用。
当卫生行政部门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移交给相关机构处理时,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应预先缴纳鉴定费用。
当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如果需要移交给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费用应由医疗机构支付。
当法院首次委托进行鉴定时,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缴付。
如果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服,再次申请鉴定时,申请再次鉴定人应缴付鉴定费用。
经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确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医疗事故鉴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公开原则要求鉴定委员会的活动和材料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除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外,当事人双方及其代理人可以出席,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当事人有权知晓案件的全部证据和相关资料。公开的鉴定程序接受大众的监督,是对医疗鉴定的最佳制约机制。
公正原则要求鉴定委员会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不倚。双方都享有获知对方理由、提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权利。鉴定委员会必须平等对待当事人,不能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也不能偏袒一方。鉴定委员会成员不能参与与其利害关系相关的医疗纠纷,并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及时原则在处理医患纠纷中尤为重要。一方面,与病情相关的证据(如尸体)难以长期保存,容易灭失。及时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医患纠纷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及时原则要求鉴定程序规定合理的期限,并及时、合理地通知双方。正确对待医疗事故,尽力避免其发生。
在现实社会中,医疗事故的发生相对较为普遍。在发生医疗事故时,进行医疗鉴定至关重要。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需要缴纳相应的费用,而费用的支付一般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预先缴纳。如果是双方共同申请的情况,则双方需自行协商决定费用的支付方式等。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经鉴定,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签署调解委托书,按自愿原则和条例规定,就赔偿进行调解。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民事主体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因此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
主要有医疗水平原则、病情紧急性原则。设定医疗水平原则,是要求参加鉴定的专家应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各地区、各级医院的客观情况和现时的技术水准。该原则一般又分以下三个细则,即医院等级与专科技术相结合原则、医疗当时水平原则和医疗地域性原则。其涉及的问题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