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是指将诉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
立案审查是指当诉状符合立案条件时,法院通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不服,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一旦上级法院受理上诉,法院会在规定期限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并要求对方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答辩。同时,法院会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并在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是提前规定期限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会提前规定期限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宣判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判决。如果当事人同意判决,他们会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当事人不同意判决,需要根据情况区分对待: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和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其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上诉期间为不服判决的当事人为15日,不服裁定的当事人为10日,计算时间从裁判送达次日起。
上诉状必须以书面形式递交。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纠纷的立案程序包括起诉、立案审查、排期开庭等步骤。起诉应以书面起诉(起诉状)为原则,口头起诉为例外。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起上诉。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定义及程序。该程序由医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家,分为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可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调查阶段以书面调查为主,当事人可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和辩论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