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专利申请 > 在公司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谁?

在公司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谁?

时间:2023-06-12 浏览:3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7180
导读:在公司发明的专利权一般是归属于用人单位的。职务发明与其它的发明不一样,而且在认定归属权的时候就要看双方之前是如何协商的,只要是公司出的全部费用,那么所产生的所有权就该由用人单位全部享有;但如果双方有约定的那么就可以按约定的来进行处理。

一、在公司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谁?

职务发明专利所有权归属一般是给用人单位;职务发明一般就是在公司内部进行利用公司的物资所产生的作品,但对于劳动者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对于作品的署名权也可以有劳动者的名字。

1、职务发明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单位应当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奖励。

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职务发明的类型有哪些?

1、一类是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1)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任务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 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2、另一类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仅仅是少量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且这种物质条件的利用,对发明创造的完成无关紧要,则不能因此认定是职务发明创造。

三、职务发明的判断标准

1、以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划分。即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发明创造,均认为是职务发明。从单位的角度看,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其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完成的一切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行为均属于履行职务。

2、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3、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4、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5、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职务发明创造跟个人的发明创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是当时人利用工作的一些环境或者是执行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完成的一种创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这种专利的归属为单位。这种规定方法也符合公平正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涉及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专利申请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外国专利未在中国申请的情况,申请人可提出专利申请但需证明技术创新;若外国人已在中国申请专利,则国内生产相同产品可能侵权。申请专利的技术需具备新颖性、

  • 专利申请被驳回后再复审的时间要多久?

    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的复审时间问题。依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人对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通知起三个月内请求复审。复审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并会在复审后作出决定。若申请人对复审决定仍不服,可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在公司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谁?

    职务发明专利所有权归属一般是给用人单位;职务发明一般就是在公司内部进行利用公司的物资所产生的作品,但对于劳动者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对于作品的署名权也可以有劳动者的名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这种专利的归属为单位。

  • 个人专利权使用费怎么计算?

    专利权人研究开发专利所支出的费用;专利使用费属于特许权使用费,专利权的归属问题,要根据专利的申请情况来确定,执行单位的任务而完成的专利,专利权归单位所有,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完成的发明专利,专利权需要由单位和发明人协商来确定,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发明

  • 专利权利人有几种类型?
  • 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如何区分?
  • 职务技术合同归属者是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