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必须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因此,若没有工伤认定决定书,无法进行工伤劳动能力鉴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在医疗期结束后,若单位拒绝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受伤职工可以自行申请伤残。受伤职工自工伤医疗期满之日起计算鉴定申诉期为半年。具体程序如下:
受伤职工须向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机构递交书面申请,并详细填写《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个人申请表》(一式三份),与服务机构签订《伤病职工个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协议书》。
伤病职工在指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机构登记后,由服务机构填写《鉴定表》(一式三份)中的个人情况、伤病情况和医疗经过,并贴上申请人的小一寸免冠半身近照,盖上服务机构的骑缝章。
伤病职工根据伤病性质持《鉴定表》到指定诊断医院作诊断结论,并由医院相关科室盖章后,连同有关病历和检验结果交回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报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伤病职工在向服务机构送齐《鉴定表》等所需资料后15日内,可到服务机构领取鉴定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涉及工伤认定问题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伤范围进行鉴定。只有成功认定为工伤,才能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这是前提条件。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申请工伤认定的程序。文章详细说明了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包括申请登记、申请时间、提交的材料、审核、受理、调查核实、行政决定和送达等环节。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等均可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文章旨在帮助申请人了解并正确完成工伤认定程序。
申报工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和工伤认定时限。申请工伤时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受到暴力伤害、因公外出、事故责任认定、因公众利益受伤、旧伤复发诊断、被委托人身份证明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提交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或受伤员工及其亲属应在规定时间内向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差异。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受害职工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若无法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可按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厂方坚持工伤赔偿,死者家属应在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内申请并配合调查。若时效已过,可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民事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