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申请应在受理后的60日内作出决定。如果工伤认定超过60日仍未下来,职工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指控相关机构行政不作为。另外,职工也可以先咨询工伤管理机关,了解原因。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拖延申报工伤时间,导致职工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无法获得工伤认定,法院在查清事实后,根据相关法规,可以判决用人单位赔偿职工应享受的工伤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不同的权利,任何法律法规都没有从实质上否定工伤职工的民事赔偿请求权。
1、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需要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2、鉴定者需要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以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在每周一、二、三、五进行鉴定。
3、鉴定办会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进行专家确认后,需要交纳200元的鉴定费。如果材料不全,鉴定办会出具委托诊断凭证后再进行鉴定。
4、鉴定办会定期在每周四召开鉴定会议,做出伤残等级或结论,并进行公布。
5、自鉴定材料登记之日起15日后,单位劳资人员可以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和所有收集的材料。
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后,需要申请工伤鉴定,只有根据工伤鉴定结果,才能享受工伤待遇。不同的工伤等级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一般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鉴定,结果通常在60天内出炉。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的影响及处理方式。即使超过一年期限,劳动者仍可主张合法权益,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医疗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