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被征收人的理解,房屋征收决定及其公告标志着拆迁项目的正式启动,是国家收回被征收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直接依据。一旦征收决定被撤销,整个项目就无法向前推进,强拆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然而,聂荣律师所代理的一起案件中,征收决定被撤销后,征收方仍然可以将房屋强制拆除,而且还是通过“合法”的司法强拆。这引发了人们的困惑,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先生的房屋于2014年7月被列入当地道路延伸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区政府作出了房屋征收决定,但双方未能就征收补偿安置达成一致。同年10月,李先生收到了《征收补偿决定书》,强拆进逼。李先生认为征收决定严重违法,便在专业征收维权律师的帮助下向当地中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房屋征收所涉及的原告房屋所属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而被告在征收决定中却载明依据的是《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方案》对其房屋进行的补偿,这显然违反法律规定。据此,中院于2015年7月作出一审判决,确认区政府作出征收决定的行政行为违法,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区政府并未提起上诉。
尽管一审判决对李先生有利,但他犯了一个错误,没有继续委托专业征收维权律师进行维权。结果,2017年4月,征收方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导致李先生的房屋被司法强拆。被征收人面临的困境包括救济渠道有限、沟通平台缺失以及征收补偿决定救济期限已过。
律师发现,区政府在2015年10月作出了对征收决定的《采取补救措施的说明》,对补偿方案进行了变更。这份说明将原先的集体土地改为国有土地,并认为两份补偿方案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不再对被征收人进行送达。这样,原先的征收补偿决定又“复活”了,成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
律师认为,司法强拆的裁定是错误和非法的,因为征收决定被撤销后,强拆没有法律依据。然而,法院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如何纠正法院的裁定成为一个难题。是否可以通过诉区政府最后的强拆行为违法的途径来要求法院审查这一裁定的合法性呢?《补救措施》本身是否可诉呢?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聂荣律师表示,被征收人在征收决定被撤销后,不能放松警惕,必须继续进行维权。如果被征收人在征收决定被撤销后继续委托律师进行维权,撤销征收补偿决定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司法强拆。
广大被征收人应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征收决定被撤销并不意味着房屋不会被强拆,被征收人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拆迁赔偿延迟发放、土地征收赔偿以及农村房屋遭遇强拆等问题的应对策略。面对拆迁赔偿久未兑现,被拆迁者应与拆迁方沟通,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必要时提起诉讼。土地被征收时,赔偿受原用途、地理位置、面积和附着物等因素影响,被征收者要了解自身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