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拆迁自建房没有房产证吗

拆迁自建房没有房产证吗

时间:2024-06-22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1546
导读:没有的,但是这个自建房的话是有宅基地证和这个土地证的,也是可以证明这个房子是属于个人的,而且虽然是自建房,但是如果要被开放商拆迁的话一样也是要按照市场的标准来进行补偿拆迁的。

一、拆迁自建房没有房产证吗

其实农村现在房子虽然没有房产证,但是有宅基地证和土地证,这个证明可以表示房子是属于个人的,而且宅基地不可以进行私人买卖,你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盖房子,但是不可以把房子盖在别人的土地和田地上,也不可以盖在公家的土地的,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现在国家管理比较严格,不能再随便到新土地上盖房子,家庭成员分家分户的时候可以去村子里申请土地,等有关部门通过审核后会批准新的宅基地,这时候就可以再盖房子了,有些地方的土地政策并不一样,具体还是以当地政策为准。

二、自建房申请手续是什么

农村居民如何申请办理宅基地及建房手续

(一)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农村居民年龄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且符合分家条件;二是农村居民建房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村镇建设规划;三是农村居民建房限额标准,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超过12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超过160平方米。四是农村居民建房必须“一户一基”;五是农村村民在出租,出卖原有的宅基地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六是严禁非农户和其他人员在本村购买宅基地。

(二)农民建房应当遵循的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能够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能够占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使用国有土地的必须办理出让手续。

(三)农民建房申请宅基地的审批程序新

1、农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或城管部门提出申请;

2、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申请建房户在醒目的地方进行张榜公示(15个工作日以上);

3、国土资源管理所及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到实地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进行初审;

4、公布期满无异议后,将符合“一户一基”条件的用地户按规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占用农用地的按规定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5、宅基地批准后,国土资源所及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到实地批放宅基地,并发放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一书两证”)。

6、村民住宅建成后,国土资源所到实地检查是否按批准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对符合要求的建房户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7、村民凭土地使用证及规划许可证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综上所述,以前很多村民会在村里自己的地上建立这个房子,这种一般都属于自建房,但这种房子不像我们在外面买房子那样是有房产证的,一般都是只有宅基地证和这个土地证的,不过现在国家管理比较严格,很多都已经不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房子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安置点自建房合法性问题调查

    拆迁安置点的自建房是有房产证的。自建房是指拥有自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自己组织施工建造的房屋。在我国农村地区,自建房是主流建造方式,农村居民通过自建房来满足居住需求。但

  • 拆迁自建房没有房产证吗

    其实农村现在房子虽然没有房产证,但是有宅基地证和土地证,这个证明可以表示房子是属于个人的,而且宅基地不可以进行私人买卖,你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盖房子,但是不可以把房子盖在别人的土地和田地上,也不可以盖在公家的土地的,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 农村自建房土地使用证是否具备买卖权?

    农村自建房只有土地使用证而没有房产证,通常情况下属于小产权房不能够在市场上随意的进行买卖,但是对于本村村民之间可以进行买卖转让,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农村自建房过户涉及到土地性质,如果自建房土地为集体用地,则不可买卖,且不能办理过户及房产证。如果通过出让

  • 农村房产证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能够贷款?

    农村房产证能贷款,农村自建房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一般是可做抵押办贷款的。目前我国有部分农村自建房,是仅有土地使用证而没有房屋产权证的,这种情况是无法办贷款的,农村自建房能否做抵押办贷款,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该房屋的使用年限、刚房屋所处的地理位置、

  • 拆迁自建房有房产证吗
  • 房产证登记在一方名下,现在离婚需要过户吗
  • 集体土地上自建厂房拆迁的补偿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