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腾讯新闻的报道,安徽省合肥市的张鹏芳为了阻止自己的房屋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被强拆,从去年9月开始在自己住的6层住宅楼的楼顶上搭建简易棚自我围困,一直到今年8月26日凌晨才被强行带下楼顶,房屋随即被强拆。然而,至今她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仍未签订。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而张女士是在凌晨3点被人带下楼顶的,因此,可以认为强拆行为涉嫌违法。
报道显示,征收方多次与张女士等被征收人进行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在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未签订的情况下,征收方要实施强拆,必须依法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因此,被征收人认为“不签协议政府就拿我没办法”的想法是错误的。当然,如果征收补偿决定未下,也未找法院申请强执,那么征收方的违法行为就是确凿的。
张女士在一年的时间里坚持“守房”,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从结果来看,单纯的守房远远不够。被征收人应该积极采取法律措施提起诉讼进行维权,并确保所提诉讼的精准打击,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上风,最终获得更好的补偿。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本案中被征收人采取了哪些诉讼行动以及是否寻求了专业征收维权律师的帮助,但广大被征收人应该明确这个道理。
张女士的遭遇引发了对征收方的法律程序和补偿安置的合法性的质疑。征收方是否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了拆迁?补偿安置是否合法、合理、到位?人民群众如此维权,征收方又有何感想?这些问题需要被深入思考。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城市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所需的材料,包括拆迁补偿协议书、被拆迁人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和征收部门证明文件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当事人应如实说明情况、公证机构的审查和告知义务等。最后,文章强调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生效条件和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