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项目中,一些拆迁户突然被告知他们的房屋存在建设不合法的问题,被认定为违建而不给予赔偿。一些拆迁户还收到了拆除违建的通知,这让他们感到困惑。他们不明白,明明自己的房屋一直都是合法的,为什么在拆迁时却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呢?
以拆违强拆房屋的做法在拆迁过程中并不罕见。以一起在湖北某市某区发生的案件为例,张女士的私有房屋在2018年6月14日被该区人民政府规定强制拆除。在拆迁前两天,张女士收到了该区项目指挥部发送的《告知书》,告知她的房屋属于违法建设,政府将在6月14日依法拆除,并责令她和家人在规定时间内搬离。
然而,《告知书》并未告知张女士其他陈述、申辩、救济等权利。在收到告知书后的第三天,区政府便强行拆除了张女士的房屋,导致她和家人无家可归,遭受了严重的财产损害。
张女士家随后将此案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张女士家的代理人,我们在诉状中陈述了以下几点:
在律师的努力和法院的支持下,张女士家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然而,类似张女士家情况的拆迁户并不少见,他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张女士一样获得胜诉。
张女士家能够最终取胜,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开始实施,该法旨在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法主要约束城市、乡镇规划区内的相关活动。在此之前,适用的主要是1984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该条例主要约束城市内的房屋。
大部分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不能适用城市规划条例,但在2008年之前我国还有一部1993年颁布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乡镇的房屋。
然而,如果在拆迁过程中,行政部门作出的限期拆除通知或决定适用的是《城乡规划法》,那么如果该房屋是2008年之前就已经建成的,直接以该法来规范,在适用法律上,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一些农户因为家庭人口的增加,在自家老房子上加建或在剩余的宅基地面积新建房屋,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在拆迁时,这样的房屋不能完全直接认定为违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查确认。
在房屋征收决定公布之后,房屋被划入征收范围内,对房屋的登记情况以及性质的确认等调查工作由征收方组织实施,不应当由其他相关部门对房屋是否违建再做认定。
同样地,在征收决定发布之后,营业用房的工商营业手续停止办理,户籍信息被冻结,这是征收决定发布之后产生的法律效果。如果在拆迁活动进行中,对房屋进行违建认定和处罚,显然是以拆违来代替拆迁,损害了房屋权利人的利益。
在拆迁活动中,许多人打着拆违的旗号,实质上是为了低补偿征收土地和房屋。在这种情况下,拆迁户应当采取以下三个策略: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有拆迁户在遇到拆迁项目时,突然被告知房屋存在建设不合法属于违建不给赔偿,有的拆迁户还收到一些部门下发的拆除违建的各种通知。这让拆迁户们纳闷了,房子自己住得好好的,一到拆迁怎么就变成违法建筑了呢?2018年6月14日张女士家位于湖北某市某区的一处私有房屋被区人
有拆迁户在遇到拆迁项目时,突然被告知房屋存在建设不合法属于违建不给赔偿,有的拆迁户还收到一些部门下发的拆除违建的各种通知。2018年6月14日张女士家位于湖北某市某区的一处私有房屋被区人民政府规定强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