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具有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因此,总体上来说,2017年土地政策将延续过去一年的土地拆迁补偿政策。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根据拆迁案例事实来总结经验,细化操作。然而,2017年土地政策在细微调整方面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2017年国有土地拆迁补偿政策中,一条贯穿始终的原则是“与征收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由……”例如,条例规定:房屋装修补偿应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则由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在2016年的土地政策中,也有相关协商的条例规定,但并不明显,且在实践中常常被直接忽略。然而,2017年土地政策着重强调了协商的重要性。协商对于拆迁户来说具有很大的操控空间,有利于实现拆迁户心理目标上的公平,同时降低行政拆迁部门的实施困难度。因此,在2017年的拆迁中,拆迁户应该把握好协商的主动权和尺度,这是维权的必要、有效、合法手段。
2017年土地政策在国家实行“同地同价”的基础上,着重施行城中村改造“一村一策”办法。由于各地各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土地房屋补偿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此出现了差异补偿价也是情理之中的。在这期间,拆迁户需要关注同期的地方政策,以地方公布的基础补偿价为标准,再结合自己所处地段的行情进行协商,切勿以他地的标准衡量。除了官方公布的数据外,可以参考律师的意见来确定具体的市价标准。
困难户一直是特殊关照的群体,在拆迁中也不例外。根据2020年土地条例的规定,各村可以根据地方标准或参考地方标准另行对困难住户支付和补偿费用。这里的标准主要是由村集体组织通过补偿方案确定,因村而定。因此,并不是所有困难户都有统一的补助,重点还在于地方政策的导向上。需要注意的是,拆迁户不应为了多获得补偿而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困难户”,这样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因此,拆迁户还是需要实事求是地遵循法规政策。
村委会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村委会的行政行为可提起诉讼,监察机关也对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监察。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项目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规定和执行,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村委会并不凌驾于法律之上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