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保障 > 实时政策 > 过继孩子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

过继孩子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

时间:2022-11-09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4915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很多人宁愿领养孩子也不愿意自己生孩子。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那么领养孩子的程序和条件是什么?

孩子过继的法律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以下是孩子过继的收养人的条件:

1. 失去父母的孤儿

如果孩子失去了父母,他们可以被收养。

2. 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如果孩子的亲生父母无法找到,他们可以被收养。

3. 生下父母有特殊困难且无力抚养的子女

如果孩子的生父母面临特殊困难且无力抚养孩子,他们可以被收养。

收养人的条件

以下是收养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无子女

收养人应该没有自己的子女。

2. 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收养人应该具备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适合收养的疾病

收养人不应该患有医学上认为不适合收养的疾病。

4. 至少30岁

收养人应该年满30岁。

根据相关规定,收养人通常只能收养一个子女。然而,如果收养的是找不到生父母的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则不受收养人无子女、收养一个子女的限制。

如果配偶一起收养孩子,夫妻必须共同收养。如果是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则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差应当在40岁以上。

收养过程所需材料

以下是收养人在收养儿童时需要提供的材料:

1. 收养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收养人需要提供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原件及复印件。如果收养人曾经生过孩子,还需要提供孩子的户口本。

2. 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收养人需要提供婚姻状况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 收养人相关能力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收养人需要提供收养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的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4. 收养人出生及子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收养人需要提供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区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出生及子女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5. 身体健康检查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收养人需要提供申请人出具的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收养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所有副本应使用A4纸。

一般社会机构收养儿童的程序

以下是一般社会机构收养儿童的程序:

1. 提交申请

夫妻俩都年满30岁,身体健康、收入稳定,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可以自愿收养孩子。他们需要持有上述有效材料向当地民政局申请收养。

2. 审核申请

民政局会对申请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符合收养条件,并领取《收养登记申请书》。

3. 父母同意

如果初步同意收养子女,拟收养人需要填写相关表格,并等待批准和现抚养子女的父母同意。

4. 登记确认

经过3-6个月的观察,如果同意收养孩子,拟收养人需要认真填写《收养登记申请书》,携带相关收养材料和被收养人的正面照片,前往民政局进行登记确认。

根据以上解释可知,收养孩子必须符合收养条件,否则是不被允许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材料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的材料及相关法律问题。未成年人需提供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原件、监护人的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及现金。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扣押他人身份证是违法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 城市建设配套费申请程序详解

    城市建设配套费的申请程序。申请人需前往物价局提交材料并经过实地调查、成本监审、初审、审核、价审委会审等步骤。经办人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并提交相关文件给县政府和财政局。逾期未改正或补正则视为未申请。

  • 法律规定拒捕的处罚

    关于法律规定拒捕的处罚,包括妨害公务罪的具体处罚情况,以及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情况与责任。对于拒捕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和后果进行处罚。同时,也规定了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后的报告责任和对于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后果处理。

  • 收养孤儿国家给政策扶持吗

      如果夫妻由于各种原因结婚后没有生育又特别喜欢小孩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去收养一名孤儿来作为自己的孩子抚养,那么有人就有疑问,收养孤儿国家给政策扶持吗?  我国关于收养孤儿的法律就是《收养法》,在这部法律中只是明确规定了收养孤儿的条件以及手续等事项,

  • 过继孩子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
  • 双方同意私自抱养孩子犯法吗
  • 脱离关系需要什么手续
社会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