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符合休假资格的新入职员工当年度年休假的计算公式为:
(当年度剩余日历天数÷365)×全年应享受天数
根据该法条规定,职工在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情况下,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根据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具体折算公式和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特别提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复函,"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既包括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情形,也包括在不同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因此,有些员工一入职就可折算享受当年度年休假。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离职时年休假的计算公式为:
(当年度已过日历天数÷365)×全年应享受天数-当年度已休天数
根据该法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具体折算公式和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特别提示:根据司法实践,离职员工享受年休假并不局限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同样适用于上述折算方法。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安排法定年休假报酬的计算公式为:
未安排法定年休假报酬 = 前12个月剔除加班费的月均工资÷21.75x200%x应休天数
根据该法条规定,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所谓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情况下,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特别提示:公司在法定年休假外另给的福利年休假是否折算工资,可按公司制度执行。如公司安排员工休年休假,但员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情况下,公司可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工单位辞退员工是否应该支付补偿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单位是否应支付补偿金取决于辞退的合法性。同时还介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年休假的天数以及用工单位违法辞退员工的处理方式。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相关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试用期长短的限制,提醒企业和员工遵循相关规定,避免因违规而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支付赔偿金。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内容。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的材料及相关法律问题。未成年人需提供居民户口簿或居住证原件、监护人的身份证、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及现金。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扣押他人身份证是违法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