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坠入水井溺亡 保险公司须赔钱
时间:2024-12-22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精神病人溺亡保险理赔案一审判决
案情概述
2004年4月,慈溪市居民陈某与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签订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续保了两次,并按合同约定交付了保险费。最后一份合同的保险期限为去年4月17日止。然而,陈某在前年七八月份出现精神病症状,并有过触电、跳河自杀的行为。去年1月初,他因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次月初出院时病情虽有缓解但未痊愈。去年2月16日,陈某失踪,家人在自家水井中发现他溺水身亡。
原告主张
原告主张根据保险合同,陈某的死亡不属于自杀行为,因为他在精神病症状下溺水死亡,并不是主动剥夺自己生命。即便是自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被告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根据公安机关的死亡证明,陈某的死因是溺水,而不是精神病致死。因此,被告应当履行赔付义务。
被告辩称
被告认为根据合同条款,意外伤害是指遭受外围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身体伤害事件。被告提供证据证明陈某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并在住院前曾有过两次自杀行为。此外,陈某溺水的水井口很小,如果不是主动钻入,意外情况是不可能导致成人沉入井中的。因此,陈某是主动钻入井中的,而非遭受意外伤害。陈某的死亡是精神病症状造成的,不符合意外伤害死亡的情形,因此保险公司无需赔付。
法院判决
在庭审中,法院认为陈某在精神病症状下溺水死亡,并不属于自杀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即便是自杀,保险公司也应承担赔偿责任。公安机关的死亡证明显示陈某的死因是溺水,而不是精神病致死。因此,被告应当履行赔付义务。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付原告5万元保险金,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自杀条款的概述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
案情介绍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
-
患抑郁症自杀能获得意外险理赔吗
2003年2月,何某购买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同年8月,何某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医院出示的死亡证明表明:因患有抑郁症自杀。法院审理认为,边某夫妇之子的自杀行为因其患精神疾病导致,不符合边某夫妇为其投保的意外伤害险之意外伤害范围,故保险公司无需在学生意外保险
-
保险责任期限及免责条款的约定合法有效,投保人应属未如实告知
-
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险公司却不肯赔付
-
精神病人坠入水井溺亡 保险公司须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