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法没有直接规定公司合并无效制度。但是由于公司合并是参与合并的公司基于合并合同而进行的法律行为,如合并行为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的事由,利害关系人当然可以提起请求确认无效之诉。在此类诉讼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并无效的原因
公司合并只要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都可以作为合并无效的原因。在实务中,违反下列强制性规范是常见的导致公司合并无效的原因:
1、违反公司法第38条和103条规定,公司合并应经股东(大)会决议。
2、违反公司法第183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
3、违反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债权人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但公司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的担保。
(二)无效原因的补正
虽然公司合并存在无效的原因,但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稳定社会关系,在法院判决合并无效之前,应给予当事人以补正的机会。若当事人在法院判决前,补正有关无效原因,合并应确认有效。《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条规定:“企业兼并协议自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需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兼并协议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未经批准的,企业兼并协议不生效。但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补办报批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该兼并协议有效。”
(三)合并无效的法律后果
1、恢复到合并前的状态。在吸收合并中,消灭公司应从存续公司中分离,存续公司进行变更。
2、无效判决的溯及力的限制。合并无效的判决只对将来有效,不影响此前存续公司以合并有效为前提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如果合并无效判决溯及既往,自合并开始无效,则影响交易安全,导致法律关系混乱,损害第三利益。
3、缔约过失责任。我国合同法第58条后句的规定。
在公司合并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公司合并的利害关系人,是否可以提起公司合并的无效之诉,我们可以进一步谈论。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
无效合同中止执行后产生纠纷的,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中3年,从权利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如果原告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的,被告是有权提起反诉的,提起反诉按起诉程序处理。合同签订完之后,很可能会出现承租人主张优先购买权,而导致原先的买卖合同无效,因此为购房者带来了一系列的纠纷。很多人买房
以保全债权人的权利为目的,赋予债权人以代位权,并无不当。故本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他人的金钱债权,致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如果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合同被认定无效、被撤销或已过诉讼时效,则债权人不能对次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