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无证驾驶已参加强制保险的农用车,在宜黄县黄陂镇新街由于驾驶失误将李某撞死。吴某向交警部门和参保保险公司报了警。吴某在赔偿李某损失后,向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以吴某未取得驾驶资格为由,拒绝赔偿。
对于保险公司是否应予赔偿,产生了二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上述条款中的财产损失包括了死亡伤残费用在内,为此,本案中,保险公司得以免责,可以拒绝吴某的理赔要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无证驾驶不能成为强制保险免赔的理由,对吴某应理赔。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
理由如下: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概念作出了定义,即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在此概念中对强制保险的赔偿种类进行了分类,即分为死亡伤残、财产损失等不同的法益责任限额,财产损失仅是第三者损失中的一个项目。为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发生交通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仅指“财产损失”而言,死亡伤残不属于“财产损失”,死亡伤残属于生命权、健康权的法益保护范围,故仍应列入赔偿的范围内。
二、交通强制保险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的责任保险,强制保险与商业保险有本质的区别,其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设立的目的就是它具有社会性保障功能,维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利益,使第三者在受到损害时能获得一定的补助,故强制保险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保险公司承担责任与否,并不必然以投保车辆驾驶员有过错为前提。对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对该责任险的免赔情形作了严格限定,只有在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才不予赔偿。
综上所述,本案中,不论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社会性保障功能上,还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同的法益保护上,保险公司都应当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对吴某合法的损失予以赔偿。
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玲 宜黄县人民法院 邹文胜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
开别人的车发生撞击时保险公司是否会赔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持有合法驾照并在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出险的司机,保险公司会给予理赔。但涉及到酒驾、毒驾、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或车辆未年检等情况,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赔偿。另外,实际赔偿金额需根据保险合同相关规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