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合并 > 怎么合法处理员工违纪问题

怎么合法处理员工违纪问题

时间:2024-10-1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759
员工出现了违纪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管理上面会发生混乱。为此企业对于出现的员工违纪行为要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好,避免与企业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但是,怎么合法处理员工违纪问题?

如何合法处理员工违纪问题?

一要处理人性化

在处理员工违纪问题时,应给予违纪员工尤其是一般违纪的员工申辩解释的权利和渠道,鼓励和帮助员工改正错误。首先,应让员工拥有自我辩解的权利,在平等平和的对话中,即使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也能减少对立和对簿公堂的几率。其次,应给予员工自我救赎的机会,充分利用员工晋升和加薪的心理,提供一个限期改正的方案,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跟进了解和各种提示。

二要证据完备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企业在作出解除劳动关系等对员工有重大影响的处理决定时,保全和收集证据至关重要。证据的收集应及时进行,第一时间搜集固定证据。例如照片、录音、录像、记录证言、当事人的事件说明或者检讨书等,这些都应当在员工违纪行为发生后第一时间搜集固定。证据的收集要全面,通常可以证明员工违纪行为的证据主要有:(1)违纪员工的“检讨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等;(2)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3)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明;(4)有关物证;(5)有关书证及视听资料;(6)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在司法实践中,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材料往往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乐于采纳的最有力的证据。

三要程序合法化

在处理员工违纪问题时,应注意程序的合法性。首先,要确定企业已建立的合法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违纪员工处罚的设定已公布,并已让每一位员工知悉,可以通过工会或逐一进行落实,也可以将违纪处理设定在劳动合同中。如果未规定,则不宜处罚。其次,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的违纪行为,应注意平时纪录在案。例如对于员工旷工、迟到、早退的情况应当注意留存考勤记录,每次违纪时,企业都应做出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并要求员工签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最后,送达是处理职工的必经程序,这是许多用人单位容易忽略的地方,也常常导致仲裁和诉讼失败。要确定处理意见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已经送达违纪员工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或者通过挂号邮寄等方式进行送达。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采取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体通知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问题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问题。**公司与喜某签订了劳动合同,规定重复售票等贪污票款行为将解除劳动合同。喜某因重复售票行为被公司稽查员当场查处,并据此解除其劳动合同并扣罚款项。喜某因此提起劳动仲裁并诉讼,主张其违纪行为不构成重大损害,且解除合同的程序不合法

  • 工作5年的员工辞退补偿的法律规定

    员工被辞退时的补偿规定。若员工因严重违法违纪被解雇则没有补偿并可能赔偿损失;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若违法解除合同,则需支付两个月工资的补偿。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

  • 辞职与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辞职与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辞职分为两种情况,包括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而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和提前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自动离职是职工未履行解除手续擅自离开单位的行为,需承担违约责任。开除、除名、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不同方式,

  • 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明

    《劳动合同法》中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明和解除时间的确定问题。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出具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关系的解除时间根据多种情况而定,包括协商一致、期限届满、条件成就、劳动者违纪等原因。对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需书

  • 电动车人行横道被撞致命:法律责任与赔偿分析
  • 员工违规违纪辞退需要赔偿吗
  • 待岗是要被辞退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