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什么是网络恐吓

什么是网络恐吓

时间:2023-08-16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954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结合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和“公共属性”,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两种基本行为方式。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简单介绍相关知识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网络起哄闹事有社会危害性

  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随意辱骂或者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信息的迅速扩散、不易彻底根除等特性,借助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社会危害性更甚。

  《司法解释》有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增加网络“正能量”,维护公共秩序,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

  对于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行为,孙*工称,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全体网民的共同责任。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网络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引发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应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 小说版权登记流程及时限

    小说版权登记的流程及时限,包括登记程序和办理时间。文章还明确了版权登记与注册的区别,介绍了我国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的具体权利形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形式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 未经同意转载属于网络侵权吗?

    未经同意转载是否属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任何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加以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侵权事实、行为违法性、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三个条件。权利人可以根据条例

  •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成都市总工会与全国其他城市工会共同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的过程和成果。通过成立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以及健全工会预警信息网络等措施,实现了对劳动纠纷的预防和解决,保障了劳动关系的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电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 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发布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司法解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