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的纳税对象根据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包括以下两类纳税人:
(1) 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并且以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即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应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其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万元。
(2) 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经营的纳税人,其年应税销售额超过80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以下两类纳税人:
(1) 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并且以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即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其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
(2) 除上述情况外的纳税人,其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本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以下7个项目免征增值税:
1.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2. 避孕药品和用具。
3. 古旧图书。
4. 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 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6. 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7. 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除上述规定外,增值税的免税、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减税项目。
在缴纳增值税时,一般纳税人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非固定业户则向销售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倒卖发票中间人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将被判处相应刑罚并罚款。文章还介绍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五种犯罪手段,以及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犯相关罪行都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