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联合颁布了2002年859号文《关于国有大中
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该文的发布解决了国-企
改制为混合所有制时,是否应对原国-企职工给予经济补偿和能否以净资产支付经济
补偿的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此《办法》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国-企改革可以通过两个置换,
实现两个走向,使企业职工将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拥有者。“两个置换”就是国
有企业产权和职工身份的双重置换;“两个走向”就是国-企走向市场和职工走向市
场。
国-企职工身份的置换,就是要解决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要解决职工进
入市场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必须给予必要的经济补
偿,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支付标准与工龄挂钩,与职位无关,身份置换要体
现公平。
至于员工身份“置换”所依据的资产来源,将会是国-企“主辅分离”后的资产
。过去有的地方通过将企业部分净资产界定为集体资产用于置换员工身份的做法,
在法律上缺少合法的依据。因而改革的方向确定后,路径的合法性就成为关键。
据悉,这次出台的文件规定可以用“三产”安置职工,“三产”分别是非主业
资产、闲置资产和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这就是859号文件的核心,即把国-企的
非主业剥离出去,然后将辅业改制,改制后这些辅业就和主业或者没有产权关系,
或者仅有少量法人股权关系,两者之间关系是市场关系,这也意味着非关键领域、
辅助性、配套性的国-企将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渐退出。
关于国-企的主业和辅业怎么划分,文件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划分比例。专家认为
,不同的企业主辅业划分标准不一样,就拿上市公司来说,它们上市的部分基本上
都属于主业,而留在“存续企业”的大部分属于辅业。至于辅业怎么转制,具体运
作办法是:职工首先要和原来的国-企解除劳动合同,然后跟新的企业——辅业改制
后的企业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在企业以净资产安置员工后,原先的员工同时具备了
员工和股东的双重身份,这样将原先的“下岗分流”转为“改制分流”,既达到职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意见。文章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入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保护各类利益主体权益。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广泛发布项目信息、优先引入优秀民间投资主体、多种方式参与国
公司改制和变更的区别。两者在法律上不同,包括折股方式、业绩计算方式、企业形式、债权债务处理方式以及资产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公司变更以审计后的净资产为基础折股,可连续计算原有业绩,变更后的股份公司继承原有债权债务。而公司改制则以评估值验资后进行折股,不
2、《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方案,要求企业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买断工龄”并不是准确的法律词汇,而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企业买断工龄需要向职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赔偿。买断工龄后,职工可以自行缴纳养老金,但只要符合养老金政策规定,待遇不受影响。